澳洲男子道森(Jolene Dawson)花了200多萬台幣進行整型及變性手術。變性後也曾百名男士交往。不過,走了一遭,道森發現自己「愛的還是女人」。心理學家表示,變性並無法解決性別焦慮症(Gender Dysphoria)問題,呼籲民眾不要輕易動手術。
據《每日郵報》報導,道森從小認定自己為女生,活在一個錯誤的身體裡。為了成為女人,21歲的他撒了9萬多澳元(近207萬元台幣)做了整容手術,包括隆鼻、隆胸以及削骨。後來,道森在交友軟體Tinder上跟100名男士約會後,突然認知到愛的還是女人。他坦承,一個月前開始和一對男女交往,結果發現自己比較喜歡跟女性做愛。
道森告訴媒體,這是他第3次出櫃。他原先以為是自己是男同志,但又覺得身上住著女人的靈魂,但現在再度改口說自己是個女同志。儘管如此,他似乎很享受使用男性的身體,他表示:「我很慶幸自己還留著陰莖,這對我跟女人作愛很有幫助。現在我期待可以找到讓我照顧、寵愛的女友」。
專家表示,道森明顯是「性別混亂」症狀,其實他既不是男同志,也不是女同志。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及『當哈利變成莎莉:回應變性』 (When Harry Became Sally: Responding to the Transgender Momen)一書的作者萊恩·安德森(Ryan T. Anderson)表示,這種情況是在性別議題被炒熱後,最常見的情況之一。
安德森引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(Johns Hopkins University)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保羅·麥休(Paul McHugh)的話:「變性男人不會成為女人,變性女人也不會成為男人。他們都將成為女性化的男性或男性化的女性。」以道森為例,他的性傾向是女性,而不是「女同志」。雖然他擁有一對乳房,打扮也像女性,但不可否認他仍以保留男性生殖器官為榮。
《反悔變性》網站創始人華特・海爾(Walt Heyer)也曾有過性別焦慮症(Gender Dysphoria),他表示,性別氣質(gender expression)與性傾向問題根本是兩回事。「人類情感很多種層面,擁有陰柔特質的男性,不代表他就是個同性戀」。
英國《衛報》總結伯明翰大學(University of Birmingham)追蹤100名變性者後續發展的結果,證明了變性對解決性別焦慮症沒有幫助。執行多次變性手術的世界知名生殖器外科重建教授佐席夫(Miroslav Djordjevic)也坦承,有愈來愈多人後悔變性,因為大部份的人無法分辨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的差別。手術是永久性的改變,他認為媒體應該要更公正的談論變性的後遺症,「因為它不只是一項手術,而是人權問題。」
(本文內容轉載自風向新聞)
留言列表